专注服务河南省拍卖行业发展
行业资讯

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30周年,见证人透露1992年首拍内幕

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30周年,见证人透露1992年首拍内幕

 

1992年10月11日上午,在北京世纪饭店剧场举行了“92北京国际拍卖会”,敲响了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第一槌。一晃整整30年过去了,近期,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联合北京在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特别策划“见证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30年·系列人物访谈”短视频活动,邀请业内相关人士共同回顾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发展历程、发展成就,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92北京国际拍卖会”的三位主要工作人员——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首席专家张茹兰、资深拍卖人冯家驳、资深拍卖师贺立彬最近接受采访,共同讲述30年前那场“中国文物艺术品第一拍”背后的故事。

11.jpg

冯家驳先生

冯家驳先生回忆说,当时,国家对文物艺术品流通的政策还没有完全放开,也受到了黑市的冲击。要使这些文物流动起来,形成一个比较规范的渠道,大家都没有经验,天时地利人和在几个点上,就突然出现了这么一个事物,办一场拍卖会。

12.jpg

张茹兰女士

张茹兰女士说,当时是北京国际黄金旅游节,北京市政府、外经贸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在旅游节当中要把我们的文物市场推出去。拍卖会由北京市文物局、第一商业局还有海关等几个机构成立了一个联合工作组,这个工作组也得到了很多海外收藏家的大力支持。

13.jpg

贺立彬先生

贺立彬回忆说,当时对于文物怎么拍、拍卖会现场怎么布置等,大家都不知道,所以由冯家驳经理带队,组成5人小组去欧洲各大拍卖公司考察。

张茹兰说,由于当时文物拍卖受到相关政策的限制,比如不能经营乾隆以前的文物,所以国家文物局就批准我们拍卖240多件特许文物。

冯家驳回忆道,当时这场拍卖会是由香港来北京的胡文启先生担任拍卖师,他带来35件文物,一共是2188件加上35件拍品,但实际拍卖时,因为时间不够,还“甩”了200多件,实际上拍了2020件,卖掉765件。

14.jpg

大藏家张宗宪先生(举牌者)在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之初就是明星人物

张茹兰说,我们请大藏家张宗宪先生来拍第一件作品,那件还不是文物,是艺术品。当时价格是以外汇结算,拍卖价格比我们在门市的价格高了6倍,反响还是挺大的(资料显示,“92北京国际拍卖会”总成交额为235.1万美元)。文物买卖只是一个现象,但它里头反映的是人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是对文物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在认识上的不断提高。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92北京国际拍卖会”上的拍品

在“92北京国际拍卖会”各路当事人的回忆中,我们还看到了一些细节,比如“92北京国际拍卖会”举办之际,按照当时施行的1982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除指定单位收购外,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经营文物收购业务。但经多方联系和努力,上至商周青铜器、下讫近现代书画以及明清官窑瓷器、玉器都推上了那次拍卖会。

19.jpg

“92北京国际拍卖会”现场

那时拍卖会现场并不像现在有实时图片在屏幕上播放,而是拍卖到哪一件东西,就由工作人员把那件东西举出来。

“92北京国际拍卖会”的拍卖图录封面上,刊登了一款西周青铜爵杯。该杯的年份为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间,高21.5厘米,宽6.5厘米,是一只青铜制作的高脚锥形酒杯。在铜爵的腹上部印有三道弦纹,爵柱上刻有铭文“内”字,故称“内铜爵”。

20.jpg

西周内铜爵杯

按当时有关法律规定,这种年代的器物是不能进行民间交易的。但为了丰富“92北京国际拍卖会”的拍品内容,经国家文物局审慎考虑和严格审查,同意由国营文物商店提供包括西周内铜爵杯、战国的毂纹璧、明初的白玉龙串花瓦子、清同治皇帝敬妃的福字轴等在内的特许文物上拍,这些文物立刻就成为藏家眼中的珍宝。

西周铜爵当时估价为1.1万至1.3万美元,从5000美元起价,经过几轮竞价,来自中国台湾的任先生以2.8万美元竞价成功。除此之外,他还竞得了一柄战国铜剑和一支商代铜戈。

据悉,“92北京国际拍卖会”上成交价最高的是清乾隆年间烧制的“粉彩三联转心瓶”,成交价为8万美元。

21.jpg

冯家驳在“92北京国际拍卖会”现场

22.jpg

1992年冯家驳(左)与贺立彬(右)在拍卖会现场合影

由于文物拍卖在当时属于新生事物,社会上也是褒贬不一,一种声音认为文物拍卖可以搞活流通,应该继续办下去;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这是对祖国文化遗产的出卖,对拍卖文物表示出极大的不安。

但无论如何,“92北京国际拍卖会”成为了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第一槌。在这之后,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业发展迅猛,并逐渐走入法制化轨道,如今,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已经排名世界第二,占据全球20%的份额了。

 

 

来源:腾讯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